丹霞一日游


十年山水梦领得清游趣今日向丹仗。何须问岁华这是我动身去游丹霞山时写下的一首小诗,反映了我得偿一游丹霞夙愿的愉快,因为我对丹霞山向往已久,它与罗浮、西樵、鼎湖齐名,广东的四大名山已游其三,剩下丹霞未能登临,未免常萦梦寐。一九七八年的褥暑季节,我竟然决心去游丹霞,就可见游兴之浓郁了。丹霞山在粤北仁化城南约十七华里,它的岩石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粉状砂岩组成的,被人称为“丹霞地形,。远望峰林,如染红没,因而得名。一户仁化是山城‘丛竹成林,松杉遍野一使它成为盛产木材之地,更是名实相符的山林了。

从《广东舆函》的记载上可以看到,丹霞的形胜可分三层:下层有产梦觉关”、“幽洞通天”、“龙鳞片石”和G锦、石天”、“玉池倒映”、通天峡”、“的景色;中层有“一线‘”、“丹梯铁锁”、产杰阁晨钟"就是山巅,其中的“长老峰”为丹霞的最粗色,可以看日出的奇景。俗语说:“天下名山僧占多”,细甲沁沧桑,也不例外。丹霞的辟建成为名胜之地,起自残店五代佛教居士法云之手,扩展于明末季永茂、李充茂两兄弟避世乱的经营,再增建于澹归和尚的隐居,从而逐具规模,成为粤北一大丛林,也成为享誉数百年的胜地。在解放前,这个胜地却被冷落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来不加保护。所有巍峨的殿宇、名胜古迹,几乎被破坏无遗。加以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游山的人也就寥寥,丹霞山被人遗忘了。

我这次游丹霞,所见情况已非昔年荒凉景象。仁化县的领导机关早已把丹霞山四周划为风景区加以保护,建设了林场,大量植树造林,使得群峰更加郁郁葱葱。在山麓另辟有一个养鹿场,从东北运来了各色鹿种,让广州、仁化来的知识青年接受看鹿训练,通过科学实践,发展华南的养鹿事业。丹霞显得朝气蓬勃,一派生机。去丹霞的途径,是先到仁化,再从仁化出发,陆可乘车,水可泛舟。有一条锦江蜿蜒地流向丹霞,扁舟一叶,可以领略到有如从桂林到阳朔的漓江风光,令人有置身山水画图中之感。只可惜我去游丹霞时是乘车上路,于是澄澈的锦江、斑斓的锦石、银白的沙幅、深邃的石潭、流水数湾的特色,就只能在车中凭窗一瞥而过,不能仔细欣赏了·这次乘车去丹霞,却与仁化县文化局文艺创作组的同志们同行,他们是到丹霞山开文艺创作座谈会的。

我们轻车缓行,逐渐进入丹霞胜境。_在丹霞山麓,已建产了丹霞山管理所,专为游客服务。管理所可以接待游客住宿、供应饮食,、并备有丹霞的地图、风景图片给游客选购,更别致的是丹霞盛产兰I花,游山的人想携带兰花回去栽一漪,也可向管理所订购。人、我们在丹霞管理所稍事休息,就兴致勃勃地登山了。「登山之路选择先上“别传寺”名曲折蜿蜒的山攀,只能一级一级地攀登,石级狭而陡,两旁浓荫筱地,令人有清凉舒适的感觉。但是石染苍苔,叶积径面·,爬山时不能粗心大意,以防倾跌。沿着这样阴凉的曲径登山,可说别有情趣。我一边走,一边采摘小径旁可以辨认的草药以及不知名的野花,有时穿过林密的地方,就有山果坠地,此情此景,不禁使人联想起清代词人郑文悼写的“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哟意境,今天我们是真正领略到了。

从山脚到“别传寺”,中间有一“半山亭,’,是供登山者歇脚的,亭倚山建筑,面向锦江。攀登到这里,不仅可以喘一口气,更有趣味的是可以俯瞰锦江,只见它萦徊如带,在群峰中间静静地流着,阳光照射江面,闪闪发光,与翠色的峰峦构成一稽山光水色的图景,真是美极了。“半山亭”的壁柱上,有游人涂诗题字,有赞美的,也有埋怨的,埋怨的是山高、径滑、壁陡,不容易攀登,大有畏而却步之意。由此可见“行百里著半九十”这一具有哲理意味的警句是多么适用啊!’我却鼓起登山的勇气,终于爬上了“别传寺”。啊!这是多么险峻的古寺山门!两边悬崖峭壁、一矗立千仍,中间劈山而设,有一个碉楼式的山门,门额上写有“别传寺”三个大字。前人以“风过竹袜犹见寺,云生锦水更藏山”的对联来形容它均特有风光,但未能描摹其天险,看了“别传寺”的雄奇,只能用杜甫的《剑门》诗才能参证其特点。杜甫诗:“惟有夫设险,剑门夭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峰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用以比拟“别传寺”的山门,是很恰切的。’山门的石崖上刻有营建“别传寺”的记事,记述了澹归和尚创寺的经历。从记事中可以了解到澹归和尚是浙江仁和人。他原名金堡,于崇祯十三年(公元一六四。年)考中进士,后来饱经战乱,到了南明时以国亡家破,遂削发为僧,成为明末遗老。他曾在广州“海幢寺”受戒,拜函是为师。因云游到丹霞}1},爱丹被的雄险,锦水的碧流,于是托钵募捐修建了“别传,}建寺迄今已三百年了。澹归在丹霞幽隐,足迹却踏遗丹成所有的层崖深洞,写下《绕丹霞记》的篇章,并以“万t以庄双布履,}:年回首一僧友。悲欢话尽寒山在,残雪孤峰映落u}”的抒悄降抒发了他‘国破离俗”的无穷感慨。

他的诗文是有反清复叨的倾向的。囚此所有著作如《编行堂集》、《岭海健余》在清怜隆年间被禁,;后来终被搜查毁版,丹彼也催其灾。他的遗骨也追到扬灰灭迹之祸。翻看《南疆逸史》是可找到关护这一段史实的记载的·、“别传寺”既历浩劫,这间在三百年前曾与“南华寺”、“峡山寺”同称为三大丛林的遗址,如今已废纪无存。当我跨进山门,到了有遗迹之处一粉,已非昔年寺貌,而以几间新的建筑物代替了,这些建筑物、就是招待所,可以接待游一客年宿。只有一株高可三丈的批把树对此沧桑变化作证。另外还有残破的“六祖堂”及几座破落的僧舍供人凭吊而已。·当我们卸下行装的时候,丹霞已在斜阳中点染成丹崖碧水的壮丽景色了,趁着天色未晚,就赶着去一揽“锦石崖”之胜,一探“一线天”之奇。‘“一线天”在“别传寺”的左侧,两峰夹峙中露一线可见的碧空,因群峰环抱,绿荫四合,到这里看“一线天”,只觉凉风徐来,丛竹细语,别有一种风致。

看了“一线天”,就循着“别传寺”右边小径游“锦石崖”。这个崖处于山腰的崖壁上,崖石横裂成洞,筑有石门,另成一个区域。走在小径之间,满眼是苍松翠竹,入耳是风韵鸟啼,感到气清神爽。“锦石崖”面临绝壑深渊,_崖石的颜色五彩斑斓,真与锦石之名相符。崖顶有山泉流下,飞溅如雪花,如烟雾。当我走进这个区域的时候,看到有凿石辟成的水池可以储水,许多僧房依崖而建,筑有石墙·,其中一个大崖原来有“五百罗汉”及“观音”,却早已破毁了,只剩下一些残骸。遗下的古迹有石阶、石栏,都是从南宋法云建庵居住时起,历经明代僧人清行带着徒弟净寿到“锦石崖”作住持时修建的。镌刻在“锦石崖”上的“龙盘虎卧”四个斗大的字,把“锦石崖”的雄壮气概突出来了。

据说南宋法云和尚当初攀上“锦石崖”,面对如此山势景物,不禁叹息道K半生都在梦里过了,今天才找到这个大好的所在。”这就是他建庵居住的原因,并以一个崖洞题名为“梦觉关”,从此“锦石崖”成了游览的胜地。"6,,我游罢“锦石崖,’,已是日落黄断o招待所附近有山泉的水池可以洗去一天的成…价在池边弄水的时候,百鸟归林,啾啾之声不绝一沐拱布映释在丛林、山径之上,形成了“丹霞夕照”的一录。样峰二汾姆苍翠墨绿之色,真有缥缈仙乡的感觉。,》呱飞攀户夜幕降临,仁化的文艺战士们岭今维活动开始了·在一株老批把树下,大家围坐石扮旗}}i橄姗琪其盛,也静坐旁听。这时,星光灿烂,山风轻挤。,通处牌粥卑韵般的虫声,山中的夜静极了。参加文艺创作魔谈心的哪是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干部,他们对新长征道路上的赛人形势感到鼓舞,要用各种文艺形式反映沸腾的生活。也反映仁化山区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进行的辛勒劳劝。,,特别令人感奋的是,仁化丹仗有粉老一赞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一九二七年冬夭,朱德同志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从粤北转移湘南途中,曾路经仁化,住在离丹被不远的蓝塘墟一间普通农舍里。他在这里曹召开过农协干部会议,展开过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一老一辈无产粉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业绩,如今成了年轻一代奔向“四个现代化”的鼓舞力量。在这次座谈会上,他们订出了创作计划,要从生活出发,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写出更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来。我深深感动之余,向参加文艺创作座谈会的同志们献诗,题为《丹仗夜话》。“批把树下主情深,竹叶传杯泉韵清。彩笔应抒时代感,丹霞处处起龙吟。”游丹霞,登“长老峰”看日出是最拓展胸襟的快事了。

夜宿招待所,虽然没有了“别传寺”的暮鼓晨钟,也非僧院诵经的情调,为了绝早攀登“长老峰气必须在天未发白之前就动身净因此我在半醒半寐中于凌晨四时就起身了。「沿着招待所右边的草径摸索前进,朝露滴落径旁的草丛,也沾湿了我的衣襟,我却不以为意,看日出的兴趣压倒了一切。1-卜要攀上“长老峰”,可不容易呢1沿小径走得不远,就遇到了一道峭壁,名叫“霞关”。取名为关,可以想见它的险峻。要通过歼霞关”,只能攀着悬空的铁链,倚着石峡,摇曳而上。这种情景,令我想到电影《智取华山》的惊险镜头,心族不禁摇摇。双手紧握铁链,脚踏铁板制成的天梯,真是一步一步试探而进。经过一个“御风亭”,依旧沿着铁梯登上峭壁,见到了“海山门”,这是倚天屹立的关门,雄险得很。澹归和尚在一首《忆翠崖雾色》的词中写过广好雨正重九,不上海山门。螺崖却忆绝顶,雾色满乾坤,……重见四空天堕,此处不交痕气就是描写海山门这一带“四空天堕”高险特色的,写得很真切,很生动。爬上“海山门”,有点喘气了,小休一会,就又向右折,沿着另一条穿过茂密丛。林的小路,螺旋式地直上K长老峰ff天色露了鱼肚白,我更、急于早登峰顶了,要赶在日出之前站在“观日亭”才可看到日出的奇景。在L赶路时、却看到有一群群的人在蠕动,在爬山,他们笑语喧哗,充满了年青人的朝气,一打听,才知道有一批是从广州来休假的工人、他们有男有女,为了要到丹霞看日出,他们是半夜从仁,,产化开车赶来,按时登山的。

仕功“长老峰e提丹霞山三个顶峰的一个,当我终子爬到它’翻禽处时,真是愉快极了。纵目四顾,群峰环列一,林海茫茫,;祛风有如涛声,昏黑逐渐消褪。远处有山鹰在高峰之上飞翔,它是预报一轮红日将升的使者。站在“长老峰”之巅,体味形翠鬓千叠”的诗境,不禁有凌风飞去的感觉。‘夭破晓了。只见远峰弥漫着朝雾,形成一片雾海,就在‘雾海峰峦隐约处,忽见有弧形的光轮冉冉升起,像是泛着红晕。接着金色的光芒向晨空四射,逐渐露出红日的轮廓,这时峰林受到霞光万道的映衬,已把雾海变成金黄灿灿的水天一色的瑰丽图画!仅在我目不转瞬的几秒钟工夫,喷薄的红日就如巨人睁开慧眼审视大地一样,把它的浑圆、磅礴的天体完全升现出来了,站在“观日亭”看日出的人群莫不把手伸向空际向它欢呼!红日升空了,山峰、砂崖、丛林、石寨、溪流……

都给阳光所涂绘,幻成各种颜色的画面,只能用“仪态万方”来形容!俯视锦江,却是淡墨与吸红交染成的一条缎子,在丹霞群峰间柔软地、流荡地铺开,不能木令人叫绝!”金轮喷薄照千峰,雾海浮霞幻化红。碧树山花迷望眼,此身端似在瑶宫”,我不得不以诗来赞美了!看了日出,怀着一种庄严的情绪下山。“上山不易下山难”,又将经历另一番滋味。因为“霞关”太陡,只能双足踏定铁梯,面对峭壁,握紧铁链背身下坠,以免目眩失足。这,种姿态,太像杂技表演了。「下由经过“海螺峰,n“水帘崖”、“返照崖”几个地方。这一带林木幽深、冷峭。“海螺崖”很像螺口,其中有澹归和尚塔,相伶是埋葬他的殖骨之地。塔有石栏维护,摩崖前有人题诗,赞美了澹归的节操,却也令。}怀疑这个塔不可能在清廷施以淫威,大搜丹霞,尽毁澹归一切遗迹之后可以巍然独存,大概是后人到丹霞凭吊他的遗踪,建塔以寄托民族兴亡之感吧?下山了,丹霞崖壑之间盛产墨兰,我采撷了一丛墨兰留作纪念。离开丹霞时回望这座名山,它的形象将长萦怀抱,也为南天有这样的壮丽山水耐骄傲。异日重游,丹霞山的修葺、布局一定会有新的风貌,我就不这么匆匆来去了,我也还有这样的豪兴:“锦江容我从容住,看尽春俊百里山。一九七八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