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春天


很多人都有着关于春天的记忆。望着路边烂漫的花儿,偶一抬头,鸟儿从头上飞过,嘴里居然还衔着些树枝。春天真的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个时候常常就会想起朱自清的《春》,想起那首《春天在哪里》,想起雷锋说过的,春天应当是温暖的。

记忆中的春天,是乡下成片的菜花,走在田埂上,心中涌动着的幸福;是满山成簇的桃花,还有孩子们的欢笑声;是年轻恋人相依相偎的甜蜜,是农人春耕后沾着汗水的一脸笑容。春天,一个曾经让人兴奋的季节,漫溢着从冬日醒来的喜悦,充满生机。但如今,这些景象如同发黄的老照片,正与我们渐离渐远。生活的忙碌,让人觉得整日在赶路。花儿开了,虫儿醒了,似乎都和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对春的情结,源自于农耕时代的生活记忆。恰如朱自清所描述的那样,在一派田园气氛中,春天就像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然而,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颠覆了这种惬意想像。“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人们在温室中过着匀速的快节奏生活,匆匆又匆匆,谁还会去在意春天呢?春天正在被人们慢慢遗忘。在朱自清的眼中,春天原本该是孩子们狂欢的节日,“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可这些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几乎成了一种奢望。因为顾及安全而没有了春游,因为升学的压力而不得不早出晚归,一摞摞的各式作业,一身的疲惫、麻木和无助,春天正在从孩子的记忆中慢慢消逝。春天真的不再重要了吗?

在今天这个注重实利的社会,追问春的意义和价值显得十分突兀。但如果任凭花开花落,那么,我们将失去比春天更多的、属于人自己的东西。春的意义,在于万物复苏,在于发现生命奇迹而获得的一份惊喜。春天在哪里,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春的意义,在于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在于生命拨节中所展现出来的不竭冲动。体验成长是一种幸福。春的意义,在于体会人与人之间如沐春风,在于感受心中的温暖。春天作为一种自然的生命节律,规定着人对自我生命存在的理解和把握。春天的意义,就在于一种文化、一份人性。

试想,会不会有一天,再没有人会去怀念春天?但愿这是一种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