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的遐想


有时,我不禁这么想:残缺或许比完美更有意义。

如果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人,那么也许人生都是一个模式。这样的世界岂不是很单调、很乏味?是的,正是由于生活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残缺,才使我们的生命有了奋斗和追逐的目标。同样,残缺确实也是一种美,因而人生的留白也就有其价值和意义。

说起留白——这个出自中国山水画的词汇,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些运用了此手法的艺术作品。首先浮现于我脑海的是根据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飘》所改编的影片《乱世佳人》。影片最后,女主角郝思嘉最终发现,她爱的艾希利只是水中月,她需要的是白瑞德,而此时心灰意冷的白瑞德却已离去。结尾处,郝思嘉的脑海中伴随着她父亲曾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惟有土地与明天同在”,从此守在自己的庄园中,等待着美好明天的到来……

尽管小说和影片中都暗示郝思嘉坚信白瑞德会回来,但是电影似乎不愿再叙述什么,就此戛然而止,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画上了句号。这部有着“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矿石巨片”之称的电影的成功不言而喻。虽然影片的成功不全部属于运用了留白手法的结尾,但充满意境的结尾却绝对是影片的一处亮点。相比之下,后来推出的续集《斯佳丽》,尽管在耗资、服装、取景等多个方面超越了《乱世佳人》,而且也不失为一部佳作,但是它所达到的高度却还是无法与《乱世佳人》相比,而它的影响力也不及前作。造成差距的原因自然众多,或许是不同的制作团队,抑或是先入为主的观念,但我认为其最大的不足,是限制了观众想象的空间。因为它把一切都说清楚了,却也因此限定了结局,使情节无法在不同观众的思想中延伸,从而也注定观众只能是“听故事”的人,而不是参与“编故事”的人。

同样道理,人生,也不能没有留白。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事,是每一个我乃至我们所倾尽全力也无法完成的,那就放手,不要悲伤,至少我们曾经留下一段足迹。生命不息,后人总可以填上某一处空白,而这种等待,哪怕是幻想,也会令人微笑。我们应该感谢前人,他们有意或无意地留下空白,才令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了动力和方向,而我们不正是在呼吸这一过程的芬芳吗?

感谢上帝,他让我们拥有今天,却抓不住明天。于是每一个“明天”都成了留给每一个“今天”的空白。或许人类很卑微,当所谓的“明天”成了所谓的“今天”,我们便拥有了它,可是当我们又一次面对“明天”的时候,我们却无法预言它。但或许我们并不卑微,正因为我们预言明天,幻想明天,尽管道路坎坷,我们总是充满希望。当坎坷漫长的旅途被希望的光芒照耀,生命的奇迹就此应运而生。

我们的灵魂渴望自由,我们的生命需要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