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是非口舌 |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干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 |
掉舌鼓唇 |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斗唇合舌 |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
唇枪舌剑 |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 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汉 扬雄《法言 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
说嘴说舌 | 搬弄是非,没事找事。 |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我孩儿又不曾嫁了人,是斗他耍,怎么这等认真,就说嘴说舌,背槽抛粪。” |
油嘴滑舌 | 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 |
齿弊舌存 | 谓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语本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 语出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
戟指嚼舌 |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 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余》:“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 |
舌端月旦 | 指常在谈话中议论别人。 | 宋·叶廷圭《海录碎事·人事》:“舌端月旦,皮里阳秋。” |
瞠目结舌 |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
舌尖口快 | 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 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山海也似冤仇,我和他劈什么排,不是我舌尖口快。” |
鹦鹉学舌 | 像鹦鹉一样学人说话。常比喻跟着人家的话说;或指搬嘴学舌。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
张口结舌 |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
舌敝耳聋 | 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
舌敝唇枯 | 敝:破;枯:枯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费尽了唇舌。 |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
耳目喉舌 | 喉舌:代言人。比喻作为搜集、了解情况和宣传政策的工具。 | 田流《我上的第一堂党的新闻课》:“报纸是党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 |
七嘴八舌 |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
调嘴学舌 |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
齿亡舌存 | 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 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
赤舌烧城 | 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 汉 扬雄《太玄 干》:“赤舌烧城,吐水于瓶。” |
齿敝舌存 | 牙齿都掉了,舌头还留存。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敝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
调嘴弄舌 |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
贫嘴贱舌 |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
钉嘴铁舌 | 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达。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禅。” |
焦唇干舌 | 见“焦唇干舌”。 | 《孔子家语·屈节》:“孤尝不料力而兴吴难,受困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 |
鼓舌摇唇 | 同“鼓唇摇舌”。 | 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
枉费唇舌 | 白费言辞,不起作用。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这官去后,伯伯仍前旧性不改,却不枉费唇舌?” |
焦唇敝舌 | 谓费尽口舌。 | 明·吕坤《呻吟语》第二卷:“不然,终日三五聚谈,焦唇敝舌,成得甚事?” |
摇嘴掉舌 | 犹摇唇鼓舌。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得莺莺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祸。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斗争斗合。” |
酒入舌出 | 形容人喝酒以后喜欢唠叨。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十卷:“臣闻之酒入者舌出,舌出者弃身,不宁弃酒乎?” |
鼓唇弄舌 |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今已陷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 |
一口三舌 | 比喻唠叨、话多。 |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
舌锋如火 | 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 |
拙嘴笨舌 | 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拙:笨;不灵。 | 清 随缘下士《林兰香》:“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钝,不敢轻易开口。” |
啖指咬舌 | 恐惧不敢多言的样子。 | |
辩口利舌 | 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 汉 王充《论衡 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 |
老婆舌头 | 比喻善于花言巧语、搬弄是非。 |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那厮是能言巧辩之士,口里含着一堆的老婆舌头。” |
乖唇蜜舌 |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 | 《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素姐那乖唇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把他可恶,且都说起他的好处。” |
鼓唇摇舌 |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 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
鼓舌扬唇 |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扬唇,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 |
掉三寸舌 | 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 《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
钳口结舌 | 钳口:嘴巴张不开;结舌:舌头转不动。形容紧闭嘴巴;不敢说话。 |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
齿落舌钝 | 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 | 《红楼梦》第二回:“那老僧既聋且昏,又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
笨嘴拙舌 |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 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
杜口木舌 | 杜口:闭口不言;木舌:结舌。闭着嘴说不出话来。比喻缄口不言,形容不敢说话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 |
弄嘴弄舌 | 弄:玩弄,卖弄。犹言耍嘴皮子。形容卖弄口舌或搬弄是非。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这个弼马瘟着然会弄嘴弄舌。” |
贫嘴滑舌 | 同“贫嘴贱舌”。 | 刘绍棠《蒲柳人家》:“打明天清早起,不许你再跟大姑娘小媳妇儿贫嘴滑舌。” |
三寸之舌 |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缄口结舌 | 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 明 张煌言《上延平王书》:“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
乖嘴蜜舌 |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素姐那乖嘴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不把他可恶。” |
搬口弄舌 | 挑拨是非。同“搬唇递舌”。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
弄口鸣舌 | 弄口:逞巧辩,搬弄是非;鸣:发声。掉弄口舌。指巧言辩饰或挑拔是非。 | 南朝梁·任昉《奏弹范缜》:“弄口鸣舌,只足饰非。” |
笨口拙舌 | 没有口才,不善言谈。 | 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第一章:“部队作风,说话又尖又硬,丝毫不留情面,又满有一套理论,笨口拙舌的大老粗。” |
瞪目结舌 |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 清 黄轩祖《游梁琐记 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
膏唇试舌 | 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 《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
轻嘴薄舌 | 形容说话轻佻刻薄。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闲时常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
南蛮鴂舌 | 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劳鸟。 | |
调嘴调舌 | 见“调嘴弄舌”。 | 《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打的经济鲫鱼般跳。骂道:‘怪短命!谁和你那等调嘴调舌的!” |
轻口轻舌 | 见“轻嘴薄舌”。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你不理他便罢,不要十分轻口轻舌的冲撞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