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ùnsǎng

顿颡


拼音dùn sǎng
注音ㄉㄨㄣˋ ㄙㄤˇ

繁体頓顙

顿颡

词语解释

顿颡[ dùn sǎng ]

⒈  屈膝下拜,以额角触地。多表示请罪或投降。

引证解释

⒈  屈膝下拜,以额角触地。多表示请罪或投降。

《国语·吴语》:“句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及於难至,然后顿顙,虽有智者,又不能图。”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司道·监司创势家》:“长公为郡伯者,日扶服顿顙於邑令, 禾郡 为谚曰:‘有眼不曾见,太守跪知县。’”

国语辞典

顿颡[ dùn sǎng ]

⒈  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多行于请罪、投降之时。

《国语·吴语》:「句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汉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㧑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颡,争受职命。」

⒉  点点头。是登台时向观众打招呼的表示。

唐·白行简《李娃传》:「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恃其夙胜,顾眄左右,旁若无人。」

分字解释


※ "顿颡"的意思解释、顿颡是什么意思由飞鸟成语网- 成语大全-成语故事-成语接龙-成语造句-成语出处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