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ngzhǎng

亭长


拼音tíng zhǎng
注音ㄊ一ㄥˊ ㄓㄤˇ

繁体亭長

亭长

词语解释

亭长[ tíng cháng ]

⒈  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东汉后渐废。

⒉  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引证解释

⒈  战国 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 秦 汉 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 东汉 后渐废。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 泗水 亭长。”
张守节 正义:“秦 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

⒉  唐 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唐 祕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亭长六人……世但知乡村之吏谓之亭长,殊不知 唐 诸司多有之。尚书省,《志》云:以亭长启闭传禁约。则知三省亦有也。”

国语辞典

亭长[ tíng zhǎng ]

⒈  秦汉之制,每十里一亭,亭有长,掌理捕劾盗贼。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分字解释


※ "亭长"的意思解释、亭长是什么意思由飞鸟成语网- 成语大全-成语故事-成语接龙-成语造句-成语出处汉语词典查词提供。